首页 >> 美食做法

美食家开的日料如何做?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美食生活

2024-04-23 美食做法 2 作者:dsfert57568

一、如何煎m6牛排的家常做法

煎牛排的做法大全,烤箱会比较好!又到了明年上市的新牛排年,2018的牛排吃不完,你又不想浪费,那可是可以烤箱烤一烤的。

哈哈。。方法有很多,我来总结一下。

(忘记标注牛排品种的)step1.烤盘中先刷一层蛋清,这个颜色一定要抹匀,再刷一层乳清,再刷一层蛋白霜。

烤箱预热160,上下火,200度,烤40分钟。

step2.烤箱中间放一块方形圆盘,再撒上适量的糖、盐、辣椒粉和黑胡椒粉。

将牛排竖直入烤箱,上下火,100度烤10分钟。

(也可以沿着平行于牛排,将两面都烤10分钟,中间上层30分钟,下层45分钟。

依个人而定)step3.上下火,烤一条面,正反两面都烤5分钟。

烤箱预热150,上下火,100度烤20分钟。

将刚才取出的牛排切成两片,装盘。

step4.可以在烤箱内撒上黑胡椒粒,好看,但不是必须的!

先说说都有什么东西~牛排:

又称西冷、眼肉、牡蛎肉、肋眼肉、牛排、菲力(菲力也是牛排里的一种),分等级为三大块,下面介绍它们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——肉质厚度;

1.菲力牛排(m3):

肉质厚度约为5.5-8cm,真的厚度很厚,但是颜色一般呈深褐色。

是世界公认的最好的牛排,入口即化,有嚼劲,有嚼头。

2.眼肉牛排(m4):

肉质厚度约为8-9cm,颜色为深褐色,口感软嫩,搭配牛排店配的各种酱汁,会非常好吃。

3.西冷牛排(m6):

肉质厚度约为10cm左右,口感粗糙,口感松散,对牛排熟度有要求。

tips:

菲力牛排非常适合下酒,牛排外面包裹的是黑色的内皮,所以色泽深黑,切开后的外形是较薄的方形,因此又得名“方肉”(方形肉最为常见);

西冷牛排一般搭配生菜或者黄瓜片一起吃,肉质酥甜,搭配生菜,口感清淡,搭配黄瓜的话,口感比较软嫩。

说完菲力牛排就是眼肉牛排和西冷牛排了;

眼肉牛排也叫沙朗,也是中等的口感,适合做甜品。

西冷牛排较普通牛排硬一些,口感相对粗糙一些。

二、***美食漫集合***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美食生活

中二少年们大多有一个“穿越异次元”的梦:在精灵与魔法师并存的奇异世界里展开冒险历程,顺便收收后宫,一不小心就拯救了整个异世界宇宙。

但像我胆小又弱鸡,穿越过去绝对只能领便当。不会砍怪也不会魔法,那能凭什么技能征服异世界呢?

莫慌!我们还有吃货技能啊!

于是给大家推荐几部异世界美食漫画——但由于都是日漫,出现都是日料家常菜,又可以称之为“日料如何拯救异世界”……

原著轻小说,又译名为《拥有超常技能的异世界流浪美食家》。目前台版轻小说已经出版第一卷。

设定新颖,与现代网购结合,更有代入感,主人公凡事想着如何保命也更有共鸣(对啊!穿越到异世界当然是保命优先啦!),蛮令人期待接下来的剧情发展。

故事讲述的是男主作为一名27岁的普通上班族,突然有一天被召唤到剑与魔法的异世界——然而他并不是被选中的勇者!而只是一名被卷进来的异世界人,与其他拥有圣剑术圣魔法等高大上技能的勇者相比,这位普通的异世界人只有一个固有技能——网购。

于是他便利用这一功能在异世界里开始了收服神兽与后宫(?)的历程……

一开始,男主便大展厨艺,一道简单的异世界火腿浓汤+面包即收服了勇者护卫队。“人逢美味精神爽”——原来在异世界里,吃到好吃的还真能提升属性呢,非常日式RPG的设定~

接下来还有“姜汁炒肉”“岩鸟照烧”“赤蟒小排盖浇饭”陆续登场,如果你和我一样经常吃日料的话,也知道虽然这几道用了异世界的素材,但对应的还是日料里的“姜汁炒猪肉”“照烧鸡肉”“鳗鱼盖饭”吧。

网购技能里,网上价格又比现实价格便宜许多(阿里巴巴?),看来男主不做战士,做个公会商人也能赚得盆满钵满啊。里面一些关于公会的设定,还蛮有趣的,期待后续剧情发展~

这也是之前曾改编动画上映过的,讲述的是一家从爷爷代就开始经营的西餐厅,周一到周五只是普通经营,一到周六则是“特别经营”——迎接门对面的异世界客人。

这些异世界客人里有精灵、魔法师、半兽人,甚至还有龙……然而不管技能魔法多么高超,每个在这料理店里都会化身为美食家,每一集都能对所吃菜肴做出非常生动的解说,也是厉害。

既然都是日料,又怎能少了居酒屋呢。目前台版单行本已出了三卷。

这部漫画的设定与《异世界食堂》很像,同样是异世界食客。

但与食堂通过期间限定的次元门散落异世界各地不同,阿信居酒屋就固定开在某个小镇上的一处,感觉所描写的食客受众就稍微窄了一些;同样可能局限是居酒屋里,所描写的食物感觉也不够生动。

还看了这部漫画,我觉得又可以称之为《我在异世界的玛丽苏之旅》

女主莫名其妙地被召唤到了异世界(完全没明确任务的召唤,也没有穿越契机,例如被撞车或掉入厕所里,总之女主醒来就到异世界……)。

然后被大户人家收留、好吃好喝不用打打杀杀,只是女主嫌弃食物太难吃了——于是便洗手下厨,发挥厨艺,甚至还在异世界里开起咖啡厅(开咖啡厅的资金及店铺都是来自收养家庭的资助,说明穿越和投胎一样,都是个技术活),也由此结识了面瘫骑士男主。男主主动放弃前程来当女主店铺学徒,与女主共同迎接困难等等,啊咧,说好的美食漫怎么就突然变得那么玛丽苏呢。

大部分异世界的设定还是以中世纪为舞台,那么中世纪人民日常吃什么呢?

以中世纪的欧洲为例——

养的牲口没法吃;牛要耕地,羊要产毛产奶,鸡鸭鹅要产蛋——都是重要的经济来源;

宗教严格要求吃肉时间,例如禁止在周三周五周六以及斋期内吃肉;

打猎?猎物要归于领地领主……

所以除了有钱贵族,大部分底层人民还真不经常能吃上肉。

主食还是用小麦粉混杂许多麸皮烤制而成的面包,大米有少量进口,意面集中在意大利。

烘焙技术不发达,加上面粉不精细,做出来的面包很硬,据说是很难吃的。

土豆、西红柿、辣椒还在美洲。

然后据说是水果被当时的医生们认为是凉性食物,必须炖着吃。

(以上信息来自网络资讯收集,如有不正之处欢迎指出)

由此来看,真的非常能理解为啥日料如此受异世界欢迎。

如果是中餐去到异世界,估计要称霸全宇宙了吧。不过就当时的物资条件,如果没有网购技能或是次元门的辅助,还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。

三、为啥中国美食排名不高

聊起美食,中国人当然以中国菜为豪。五千年细煮慢炖出的不仅有八大菜系还有源远流长的美食文化,以至于现在问好寒暄都以:“你吃了吗?”打头阵,对食物的眷念,有谁还能比得过中国。但是,这只不过是中国人民族劣根性之一“自我感觉良好,其他都是垃圾”的体现罢了

日本料理崛起,来得措手不及。

高端,精细,新鲜,品质,干净,养生,口感成了日本料理的代名词;

垃圾,糊弄,虚有其表,致癌,低贱,工业食品却成了中国美食的代名词

2014年国际乐施会发布了一项全球民众调查,结果显示:在全球600多种不同食物中,“舌尖上的中国”因为食品安全问题;加工过程不卫生甚至添加工业化学药剂;食品中为了味道而添加对身体有害的佐料;中国食客没有素质;餐饮业服务特别差;饮食消费理念低劣;失传很多美食的秘传做法等等原因排名世界57位。

2002年以后的《米其林指南》(世界最高美食评价餐厅联盟),日本取代法国成为世界上米其林三星餐馆最多的国家,获誉世界美食之大国,而2016米其林才刚刚登陆上海并因为各种原因不到一年关闭。

仔细一想,说起中国食品,脑海中冒出来的新闻多少有那么点让人担忧。

而这个时候,看到的日料是这样的。

纪录片《松下奈绪四季的飨宴京都料理》截图

1

首先,好食材才能做出好味道。从最基础一环食材上而言,不得不承认,食品安全问题是这起跑线上的绊脚石。日本因牛肉问题,曾不惜和自己的主子美国闹翻脸。为了生产昂贵的神户牛肉,神户牛每天只喝札幌啤酒,听古典音乐,并享受专人按摩,这样才能产出入口即化绝不塞牙的牛肉。

1955年森永牛奶砒霜中毒事件、1968年米糠油症事件以及毒大米、放射性牛饲料等等食品问题也存在于日本。但前两个事件直接促进了日本食品安全立法的诞生,疯牛病之后则建立了检测体制,追踪全日本国产牛肉的流通。目前这种体制还运用在蔬菜上,你可以通过手机扫描蔬菜标签上的二维码,查询到它的品种,种植方法,甚至查询到栽培者。

相较日本采取的集约化管理方式和完善的食品安全体制,中国在食材安全上,就已经是世界的倒数第一了。中国的原始食材本身就污染到家,加上黑心商人不受约束的提供污染食材,起跑线就已经输了

2

到美食的制作环节,日料是消极的烹饪方式,加工少,一切美味都依赖于原材料。而中餐是积极的,多种制作方式和配料,可以让简单的豆腐有千百味道。

中国菜重加工后的味道。有炒、蒸、煮、煎、烤、腌制等等各种丰富的制作方式,把多种食料混合一起,快速加热,让单一的味道变得丰富多彩。在湖南湘西,家家户户将肉类腌制,熏烤,制成特色腊肉与腊肠。肉类到了中国大西北,通过自然风干,有形成有嚼劲的肉干。这样的方式不仅仅有害于健康,还会让加工环节变得依赖于令人作呕的工业

日料的精髓更偏向于食材的原味、美味,就像日本料理家神田裕行的烹调哲学就是“真味就是淡味”,所有做法都是在凸显食材,因此必须以最严苛的条件挑选最佳食材,完全掌握食材产地、种植法、捕鱼法、离水时间、冷藏过程等每一步骤,以求精准呈现食材最佳风味。

猫饭上刨制的薄片是煮熟后历时一个月多次烟熏烘焙的上好鲣鱼

追究这两者差异,引用日本美食家北大路鲁山人在《中国料理与京都料理》的一段:

中国料理之所以发达,是因为它不仅仅只停留在追求食道之乐趣这一层面,另一个成为推动其发展、发达原因是食物的不足。例如鳜鱼,在日本要鲜美更多,这一点上,似乎离海越近,料理就越不发达,也就是说,海边食材丰富,不用在料理上下功夫。而且中国料理往往会用我们意想不到的东西作为食材,例如蟾蜍。

确实有一定道理,一方面古代、近代中国相较其他国家,人口较多。并且经历长时间战争,造成人均食物资源少。另一方面,近现代之前,国人主要集中在内陆活动,食物的新鲜度不足,所以开发各种食物加工措施保存味道。但随着中国人口迁移,沿海城市的发展,对食物制作方式也在发生变化。

纪录片《舌尖上的中国》里的重庆火锅

西方人对中国美食的辛辣、重加工的刻板印象也影响了中国美食在世界的排位。

中国菜多用有害于健康的工业作料,辣椒,味精,动植物油

3

说到视觉上,无论是日料还是中餐最终摆盘都有讲究。日料其本质在于和食材对话,不断对话,一次不能做到满,要留有余白。日本料理家神田裕行才会认为“日本料理是中国水墨画,是余白之美。”

纪录片《寿司之神》里鲔鱼刺身截图

而中餐的艺术在于“和”,主要考究的是食材之间的色彩搭配和谐以及形状之美。相对于日料摆盘的留白,中餐更偏向于“满”,用画来比喻,就是浓墨重彩的油画。从某种意义上而言,“色”是中国饮食的呈现特点。

纪录片《舌尖上的中国》里绍兴菜摆盘

4

厨师给予食物第二道生命。日本厨师的钻研精神可谓他处难寻,这个精神在一部关于米其林三星餐厅主厨小野二郎的纪录片《寿司之神》里,被多次提到。

“日本在饮食料理界,如同美国的篮球一样冠绝全球”---奥巴马

日本首相宴请奥巴马的主厨小野二郎:

“我就是爱捏寿司,这就是职人精神。”

一位在日本的朋友说,他认识一家东京的牛排料理馆的厨师一生未婚,只为了不断研究出更好的牛排料理。这正如小野二郎屡次提及的那句:“一旦你决定好职业,你必须全心投入工作之中,你必须爱自己的工作,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炼技能,这就是成功的秘诀。”

无可否认日本人的钻研精神,那也不能抹掉在不同的社会背景里,或许日料与中餐差异在于一个在于研究如何做精,一个在于如何做大。

5

日料与中餐用餐环境有很大差别。不用多说,日本料理店的环境氛围,在全世界都是受到敬仰和钦佩的,中国的呢?中餐馆自己去体会,无论是食客的素质还是服务员的服务,无论是环境的声音还是卫生干净程度

日本料理?没有失传一门饮食技术,这也是日本料理拥有另一个荣耀“世界最多饮食文化典故和技术的料理大国”的原因

tags:

关于我们

茶话网,主要用于实用的生活指南,生活经验技巧,行业知识百科。

最火推荐

小编推荐

联系我们